在学校上下掀起改革攻坚热潮,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工程学院牢牢抓住暑期“黄金节点”,明确工作要求,围绕重点任务,细化部署安排,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三大行动”,通过“两条举措”“三个步骤”“四类活动”,全力以赴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再“升级”。
“两条举措”推进合作资源共享升级
通过“一访一跟踪”,推进现场工程师学院项目落实落地,开拓新的优质合作企业,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实现培育“双师型”团队目标奠定基础。“一访”即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以各专业为单位,通过“走出去”与“云走访”相结合方式,开拓学生高质量就业市场,并进行一系列“课程融入”探索。“一跟踪”即教师赴企业跟踪学习实践。学院安排三名专任教师进入企业骨干课堂跟班听课,跟踪学习“学徒式”授课模式。安排四名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尝试使用“现场工程师”教学法,实现学校教师与工人师傅的角色融合。
“三个步骤”推进业务工作提档升级
走深“培训充电”第一步。根据教师个人“技能包”需求,学院安排部署了暑期研修和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参加省培、国培项目等事宜。开展了“学理论、强技能、促提升”为主题的暑期学习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今年新出台的与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研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论文,根据上一学年学生管理情况,布置了“写1篇心得体会,报一项工作案例”的暑期作业。
走细“分类提升”第二步。按照学院工作需要,梳理分析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未来的规划及对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设性意见。根据各专业及教师工作特点,组建多个“攻关小组”,围绕学院质量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现场工程师项目申报、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申报、劳动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暨典型案例评选、山东省教改课题申报六项任务,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各小组倒排工期,明确责任,通过工作总结、实地走访、深入访谈等方式进行案例收集,做好各项目申报准备,探索将项目应用至实际教学中的方法。
走实“诊断改进”第三步。持续推进“集体分析+个人优化”,按照学校诊改工作要求,继续完善平台数据和电子版材料。对不符合要求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专任教师,提供细节指导及优秀样本参照。要求重点汇报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专任教师根据诊改专班实时调整的工作要求,按时修改、完善、提交相关材料。
“四类活动”推进学生工作联动升级
开展安全“云课堂”。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致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要求辅导员每月至少组织21级和22级学生开展两次线上安全课,及时向学生群和家长群转发安全警示实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防火防盗防诈骗防溺水及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开展“与辅导员老师的一刻钟”谈心谈话活动。持续加强学生重点人群的指导与关心工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要求辅导员做好暑期家访,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家长联动。将“与辅导员老师的一刻钟”谈心谈话活动落实到位,采取多种谈心谈话方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完成暑期学生活动情况台账。
开展“理论知识大比武”活动。广泛号召学生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专业情况深入学习慕课资源、法律常识和生活小窍门。要求师生在工作群随时交流、讨论学习情况,掀起假期新的学习浪潮,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爱校荣校。
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立“乡村振兴服务团”,动员学生返家乡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以实际行动参与当地乡村建设,如教育辅导、生产劳动、安全知识宣传、助力农产品电商运营、制作家乡农副产品短视频等,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并做好成果汇报准备。(通讯员、撰稿:王晓萌 审核:董青、王绍燕;值班审核:王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