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探索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2021年5月28日-31日建筑工程学院周丹、王少华两位老师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主讲老师为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特聘专家张智强教授。张教授从“中共中央、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构建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成效反馈和有效评价方法”等方面就课程思政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一解读分析。并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的《人体解剖学》、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的《宇宙简史》等多学科多类型的若干课程为例,向大家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提炼运用的方式方法,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张教授特别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教育的初心,也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仅仅为了评奖、拿项目,而是真正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落细落实,取得教书育人成效,让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产生积极变化。真正成功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用学术讲思政,专业知识承载思政元素,两者高度融合。教学案例直击学生的心灵,思想触动让学生印象深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工作坊教学案例分享环节,建筑学院王少华老师以自己授课的《工程质量与验收》课程中一个教学单元“钢筋工程隐蔽验收”为例进行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教学设计分享,如在教学实施中,针对“钢筋为何会锈蚀”,自然引出“除雪剂的成份和危害”,结合学生经历的冬季扫雪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王老师还向同行们展示了我校建筑类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经验和做法,得到张教授和与会教师的广泛赞誉。张教授点评道:思政元素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王老师的思政教学案例选用得当,思政教学元素紧紧围绕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展开,实事求是,并没有故意拔高而选用比较大的、宏观层面的内容,值得借鉴和推广。
通过本次学习,让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确立久久为功的思想,不是搞一阵子就结束的工作,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扎扎实实做,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的“两张皮”,抓住实效,造福未来。高校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后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教师在自身不断探索的同时,还要辐射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扩大知识面,争取有所作为,真正从教学工作者转变成教育工作者。(撰稿:周丹)
